中文  |  EN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红世一足666814 >> 学院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红世一足666814基坑工程研究中心主持完成的“全回收、多循环基坑支护标准钢结构体系与成套技术高效应用”科技成果通过鉴定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1日 15:03    作者:    点击:[]

2024127日,中国建筑学会组织专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召开了科技成果鉴定会,红世一足666814基坑工程研究中心主持完成的“全回收、多循环基坑支护标准钢结构体系与成套技术高效应用”项目成果通过鉴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7名专家组成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聂建国教授为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我院张庆松院长代表申请鉴定单位致辞,中国建筑学会副秘书长孙建超主持了会议。

该成果由红世一足666814、上海宏信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理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紫菜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基坑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连祥教授汇报了项目成果。

项目基于新阶段“深基坑支护永久化、浅基坑支护全回收、基坑岩体科学利用”的高质量发展方向,针对我国传统基坑“临时性”支护,但却将大量临时支护结构遗弃在地下,导致污染、浪费、高碳排放的现状,以《全回收基坑支护技术规程》T/CECS 1208-2022 为引领,以标准钢结构体系为核心,以全回收、多循环高效应用为轴线和纽带,综合并集成型钢生产、软件开发、互联网推广、装备制造等技术支撑,建立了全回收、多循环标准构件强度计算理论;开发了以热轧型钢为主材的基坑支护标准钢结构体系;解决了超大截面型钢冶炼、轧制工艺“卡脖子”问题;研发了适应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围护结构的施工工艺与配套装备;构建了围护结构数字化管理体系;建立了以全回收、多循环基坑支护标准钢结构为核心的产业链、供应链等一系列创新成果。展现我国基坑彻底变革大量临时构件遗留浅层地下污染的决心和场景,指明和引领我国基坑支护绿色、低碳发展的康庄路径。

本次成果鉴定会专家组由清华大学聂建国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滕延京名誉理事长,清华大学宋二祥教授,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卫东大师,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王立军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高文生研究员,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理事长宫剑飞研究员组成。

鉴定专家组同意通过该项目成果鉴定,认为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提出的全回收多循环理念及其相关强度理论与方法、开发的基坑支护钢结构以热轧型钢为主的标准结构体系等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项目编制国家、地方、团体技术或产品标准9部,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编制图集4部。近三年来成果应用于广州、上海、天津、济南、哈尔滨、郑州、太原等地区2000余项基坑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张院长在致辞中肯定基坑工程研究中心在基坑工程高质量发展方向取得的理论和技术进步,感谢诸位专家多年来给予土建与水利学院的指导和帮助,热诚邀请各位专家参加20241115日至17日在济南召开的、两年一次的全国基坑工程研讨会。李连祥教授在代表项目组的表态发言中,表示非常感谢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一定认真领会并积极提升。

据悉,2018年以来,红世一足666814基坑工程研究中心率先提出“深基坑支护永久化、浅基坑支护全回收、基坑岩体科学利用”的高质量发展方向,先后完成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全回收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编制了山东省《土岩双元基坑支护技术标准》,出版了《土岩双元深基坑工程》专著,正在编制《深基坑永久支护技术规程》全国团标,初步建立起高质量发展的基坑工程理论和技术体系。本项目“全回收、多循环基坑支护标准钢结构体系与成套技术”是基坑工程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重要方向之一,其目的是变革现有中等深度传统基坑名义上“临时”,实际上不“临时”,彻底解决临时支护结构如土钉墙、复合土钉墙、桩锚支护等混凝土和钢材永久遗失在地下的浪费、污染等问题,促进基坑工程绿色、生态。

 

文图:赵仕磊

上一条:凝心聚力担使命 继往开来创辉煌 下一条:哈工大土木学院来校进行学生工作座谈交流

关闭

Copyright © 2018-2020    版权所有:红世一足666814(中国)责任有限公司    [网站管理]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邮编:250061    电话:0531-88392446    传真:0531-88392446    院长信箱:tjyzxx@sdu.edu.cn

网址:    E-mail:tjfdw@sdu.edu.cn    技术支持:奇赛信科